原料基地

738
光友薯业创建24年来,持续坚持培训薯农加工及高产栽培技术,并在国内薯区河南、河北、四川建立红薯方便粉丝加工厂,为适应市场发展需要,提高光友粉丝质量竞争力,光友薯业从农户种植红薯提高红薯原料质量入手,每年组织专家培训薯农,开展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从2010年开始,光友薯业提出:不但要提高薯农红薯的内在品质,加大基地建设力度,定期专业进行培训,让农户种植的红薯外在品质提高,通过技术培训,红薯表皮光滑,大小均匀,虫眼少、裂痕少,这样,消费者食用红薯清洗方便,工厂加工红薯成本低、损耗低,这样的红薯比外在品质提高前,单价提高30%。内在品质和外在品质提高后,让薯农每亩红薯净收入提高50%,基地始终以农业产业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四川光友薯业有限公司”为依托,建立种苗选育基地、栽种培植基地,引进全国各地的高产高淀粉品种,进行品比种植试验,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推广,辐射带动种植优质红薯3000亩; 优良品种示范推广面积达2万亩,并逐年在绵阳周边郊县如:安县花荄镇兴隆村、三台县建设镇、中太镇、和梓潼县仙峰乡等县镇乡组织实施了《红薯基地建设优良品种示范推广及培训项目》,举办高产培训班数10期,1000余人次;通过现场测产验收方式,测得平均亩产达到4000公斤,最高亩产达到5000公斤优质高产高淀粉类,带动薯农亩平增收400元以上,人平增收200元以上,年总收入增长800万元。
产业化经营模式
多年来,公司一直致力于红薯的精深加工和产业化示范,把生产基地当作第一生产车间,探索出了光友薯业产业化红薯产业扶贫发展模式:光友“双哑铃”红薯产业化经营模式
光友薯业“双亚玲”扶贫发展模式 示意图
“双哑铃”即为“农户—公司—市场、科研—培训—生产”的模式,前者以公司提供的社会化服务为纽带,产品按“农户—公司—市场”的顺序流动,形成“红薯产业链”——农户把红薯卖给淀粉加工大户,加工大户把红薯粗加工后,制成淀粉交售给企业,企业经过大规模工业化精加工,制成方便粉丝等薯类食品,将农户的红薯商品化,导入市场,规避农户直接进入市场的风险;后者以公司开发的新技术信息为桥梁,按照“科研—培训—生产” 的顺序流动,市场需求推动企业研发新技术,新技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地培训农户,使农户掌握现代生产技术,将科研转化为生产,由一个企业加工变为成千上百万农户参与加工,使劳动力得到有机分配,通过技术培训和基地建设,推广红薯良种,使红薯价值增涨12倍。
四川光友薯业基地建设发展规划:
在现有基地建设工作中,虽作出了积极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光友薯业大发展的需要、与农民群众的期盼、与政府的要求等仍有差距。优质原料的不足仍是困扰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在未来的红薯基地建设方面,公司将以“助农增收、保障原料、食品安全”作为我们发展产业基地的指导思想。在此基础之上,围绕产业基地建设同步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进一步拓展产业基地发展模式,不断拓展产业基地的建设内容。通过创新发展模式,加强技术指导,强化经费投入,在保障广大薯区农民利益的同时,不断拓展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水平。通过推行网状式发展模式,形成以核心区为中心和与产业示范区及产业联动区相结合的三层产业基地联动发展模式。到2016计划建立30000亩核心基地,带动与核心区相连的10万亩产业示范区,光友红薯基地面积达13万亩。

光友红薯基地

光友马铃薯基地

暂无评论

回复